top of page

財商小學堂 - 從小開始學習 (1)

  • 米媽
  • 6月13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6月17日

ree

兩年前,我開始花不少時間研究投資理財,過程中發現許多觀念與知識,其實應該從小就開始接觸與學習。以下的分享是我目前認為適合自己的方式,也許每個人的情況不同,但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!


財商(Financial Quotient, FQ)的概念,是由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作者羅伯特·T·清崎(Robert T. Kiyosaki)提出,指的是個人在財務領域的基礎知識、態度與技能等能力。

投資理財就是透過合理的規劃,運用各種工具與方法,進行資產配置,有效提升資產價值,達到保值與增值的目的。


那麼,有多少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了呢?又或者,有多少家長已經開始協助孩子進行理財?若能從小學會與金錢相處,了解如何賺錢、花錢與管錢,不但能體會爸媽賺錢的辛勞,也能在享受購物樂趣的同時,學會善用「複利效應」,讓錢越滾越多。


ree

生活中的每一項需求都需要金錢支撐。如果沒有足夠的錢,連選擇學才藝、出國旅行的機會都可能被剝奪。但當我們不再為基本生活支出煩惱時,就可以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,而不是只為高薪委屈自己。大部分人為了錢工作,但我們應該思考:如何讓錢為我們工作!


那為什麼我要現在才開始學習?因為我真的很想退休,但卻發現,一旦停止工作就沒有收入,根本無法退休!


ree

孩子們有零用錢嗎?是定期發放,還是透過完成任務或幫忙家務賺取?當孩子手上有了錢,他們會怎麼使用?是全部拿去買喜歡的東西?還是分成一部分儲蓄、一部分花用?甚至進一步選擇:定存、買股票、基金、保險、黃金,或參與捐款、支持義賣等行動?


ree

錢該花在哪裡?是轉換成資產,還是變成負債?資產,是能帶來收益的東西;而負債,則會讓資產減少。


舉例來說,房子可以是資產,也可能是負債。如果你買房自住,就需要每月繳房貸,把錢付給銀行(錢流向他人),這就是負債。但如果你把房子出租,雖然也要還房貸,但房客支付的租金幫你負擔這筆錢,甚至還可能有額外收入(錢流向自己),這就成為資產。


再看另一個例子:如果孩子買了一款遊戲,為了虛寶不斷課金,這是持續支出,屬於負債。但如果孩子將遊戲過程透過直播或影片分享,吸引觀眾觀看並產生廣告收益或獲得贊助,這筆收入就能轉化為資產。


ree

食、衣、住、行等基本生活所需,通常由父母提供;但如果是額外自己想要的東西,就要靠自己努力賺錢!


給孩子賺取零用錢的方式,其實可以從家裡做起。例如:幫爸媽按摩、做資源回收、主動幫助家人、幫忙擺攤賣餅乾等,這些都可以當作「打工機會」,給予額外獎勵。讓孩子明白,錢是需要透過勞力與付出才能獲得的。


但需要注意的是:學校功課、自己的事務、整理自己房間、書包等,屬於每個孩子應盡的責任,這些不應該與金錢掛勾,更不能把零用錢當作「成績好的獎勵」,否則容易模糊價值觀。

根據相關法規未滿15歲的孩子不得在外打工,因此家庭內部的練習與機會就顯得更重要。


我親身經驗:高中畢業時,準備升大學的那個暑假,我到速食店打工,時薪不到100元,一天工作8小時,一個月薪水不到1萬5千元。如果當時我選擇的是家教,時薪可能高出好幾倍,工作時間少,還能有時間提前預習大學必修課,對之後的學習也更輕鬆。


再舉另一個真實案例:有位北一女學生在蝦皮上販售「國中會考筆記」,強調是108年新改版、全彩印刷,一套包含國文、英文、數學、社會(歷史、地理、公民)與理化(生物、地科)等科目,售價2600元。這樣的筆記竟然熱賣2653份,銷售總額高達689萬7800元!(資料來源:工商時報


這些例子都說明了一件事:努力賺錢的方式有很多,重點是從小建立正確的金錢觀與行動力,未來就有更多選擇與可能!


參考資料: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